简体中文

讲座动态

米开朗基罗的青年时期——“悲鸿讲堂”第四十五讲顺利举办

2019年10月23日下午,艺术学院“悲鸿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十五讲成功举办。主讲人为瑞士伯尔尼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汉堡大学艺术史教授诺伯特·格拉玛切尼先生,其主题为“米开朗基罗的青年时期”。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明才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艺术学系李笑男副教授为学术评议。艺术学院院长牛宏宝教授,党总支书记张淳教授,副院长齐悦副教授,音乐系齐柏平教授、杨洁老师,设计系李宇宏教授、绘画系副主任王水清副教授、朱兴国老师等我院及校内外师生一百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18560

演讲人:诺伯特·格拉玛切尼教授

诺伯特·格拉玛切尼教授从一张徐悲鸿年轻时期的照片说起,并说明他展示年轻时期的徐悲鸿是因为他一直关注一个艺术家当他处于年轻时期,并不一定是他艺术的高峰时期,他需要做出许多选择和决定: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接着格拉玛切尼教授基于瓦萨里的《艺苑名人传》和米开朗基罗青年时期在各个地域的经历,一步步展示米开朗基罗在青年时期是如何选择和作出决定的,如何在青年历程中逐渐从天才成长为后人所称颂的大师。

DBBE

主持人:艺术学院 刘明才副教授

104FC

评议人:艺术学院 李笑男副教授

在主持、评议环节,刘明才老师谈到,艺术家创作表面看起来前后差异很大,但其中有一种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他本人的兴趣爱好和性情。通过艺术家的作品能看到,其内在的造型意识以及转折处理是一致的,让人体会到艺术家的内在性情的贯通。李笑男副教授则认为,格拉玛切尼教授谈到米开朗基罗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天赋怎样在一种文化中被显现出来,并且去影响其他地区,是一个非常有启发性、也很有当代性的一个问题,米开朗基罗如何成为天才是基于他的那个时代的文化自由等因素,并提出现今的天才更多是一个建构的概念,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似乎缺乏形成天才的机制。

1D8E9

现场听众

在提问环节,学生们围绕思想史和艺术史的相互联系及重要人物等方面提出问题,格拉玛切尼教授给予了充分的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1D3E6

诺伯特·格拉玛切尼教授和艺术学院教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