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系
音乐表演系专注于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根基,积极探索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范式与人才培养体系,将弘扬中华文化精髓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音乐艺术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发展方向。2021年,音乐表演系荣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称号,目前涵盖管弦乐(西洋乐)、钢琴、声乐(美声)、多元音乐启蒙(本科)等专业方向,并与国学院携手开展古琴专业的双学位本科教育。系内已组建室内乐团、青年管弦乐团、合唱团等多个演出团体,定期在国内外知名音乐殿堂、高等学府及各大音乐节呈现精彩纷呈的音乐会,赢得了业界的普遍好评与高度认可。
音乐表演系现有在职教师13名,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8名及讲师3名,另配备教学辅助专职人员1名。全体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顶尖艺术学院,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7人,硕士学位者5人。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音乐表演系不仅致力于引进并培养自己的骨干力量,还严格遵循学校规定,精心挑选并聘请国内外艺术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与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进行短期授课,以此进一步壮大音乐表演系的学术阵容,提升整体教学与研究水平。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62513135
绘画系
绘画专业历史可溯源于陕北公学、延安鲁艺,涌现了古元、江丰、王式廓等一大批杰出艺术家。艺术学院复建20多年来,绘画系先后有李天祥、赵友萍、沈尧伊、闫平、王克举、徐唯辛、洪涛、丁方等众多教授任教。绘画系秉承自陕北公学而来的“为人民而艺术”的创作理念,力求在跨学科人才培养中实现突破,努力培养新时代传承人大红色基因历史使命的艺术接班人。绘画系目前汇聚了众多国内艺术界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如油画专业的张淳教授、刘明才教授,中国画专业的祁小春教授、黄华三教授、高毅教授,版画专业的王家增教授等,共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另有2名返聘教授。专职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13人,硕士学位3人。这些教师构成主要教学框架,形成了具有较强实力的教学和科研创作团队。
绘画专业涵盖本科、研究生和博士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教学设有油画本体语言研究、水墨语言研究、综合材料语言研究三个工作室,逐渐形成以写意油画、人大水墨为代表的人大学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绘画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时代多维视角下的写生教学改革成果》荣获北京市的教学一等奖、多门金课获得校级立项等。绘画系依托并立足于中国人民大学深厚的学科优势,整合文学、哲学、国学、艺术等相关资源,在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吸收博大精深的东西方传统文化精华,着眼于世界艺术发展的前沿,兼容并蓄,开拓创新,优化艺术教育模式。在深入研究东西方传统艺术语言形式的同时,坚持将语言形式同中国当代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进而与民族艺术审美精神相贯通,努力培养新时代传承人大红色基因历史使命的艺术人才。
联系人:吴老师 联系电话:62513842
艺术设计系
艺术设计系包括三个专业:环境设计、视觉传达、数字媒体艺术。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优势人文社科积淀,开展跨学科多领域融合;构建差异明显、优势突出的设计教育与设计研究的新方向,通过专业训练,着力于对学生艺术审美与判断、原创精神、社会责任感与横向拓展能力的培养,造就面向信息时代,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实践能力,同时胸怀大格局、大视野,充满创新精神,具备优秀品格的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高端艺术设计人才。
设计系目前在职专业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11人。设计系由专任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组成。师资队伍在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等方面结构合理,符合教育部相关要求。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国内外一流专业院校,多数教师拥有博士学位。
联系人:吴老师 联系电话:62513842
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以艺术理论为核心,以多元、交叉的学科建设视野,整合校内优势学术资源,强化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积极与艺术实践、艺术应用等领域结合,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借力中国人民大学“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一流大学”的综合优势,确立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管理三个方向的学科新型架构,探索一流综合性高校艺术学理论学科新模式。艺术学系着眼于新时代艺术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坚持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学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思想,本科培养专业为艺术管理,研究生专业方向为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管理与传播,致力于培养拥有坚实理论基础与创造性实践能力的艺术研究者与从业者,包括艺术史论研究者与教师、艺术机构管理人员、策展人等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
艺术学系现有在职专业教师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90%具有海外访学经历,在各专业领域成绩斐然,影响广泛。现已形成一支学科分布全面、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教学梯队。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625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