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讲座动态

边界的拆除--40年从中国画到水墨艺术的变革边界的拆除——“悲鸿讲堂”第四十讲顺利举办

2019年5月29日下午,艺术学院“悲鸿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十讲成功举办。主讲人为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主编兼社长,中国美协、中国评协理事,上海美术学院和首师大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导尚辉教授,其主题为“边界的拆除——40年从中国画到水墨艺术的变革”。艺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张淳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副院长牛宏宝教授为学术评议。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明才副教授、院长助理付阳华副教授,艺术学系王文娟教授、马躏非副教授,绘画系黄华三教授、高毅副教授、王水清副教授等我院及校内外师生八十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CD98

演讲人:《美术》杂志社主编、中国美协、中国评协理事 尚辉先生

尚辉教授认为,要谈论从传统的中国画到水墨艺术变革的过程,首先要明确它们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尚教授在讲座中聚焦了有关中国画到水墨艺术变革的四个概念:1、中国画的概念;2、水墨画的概念;3、水墨艺术的概念;4、现代性转型中的中国画概念。从这四个概念中既可以发现水墨画隐含的跨文化命题,又能够窥探到中国画到水墨画边界的拆除现象以及从水墨画到空间水墨艺术的变迁过程。

同时,尚教授指出中国画和水墨画之间存在明显的边界。中国画的概念暗含着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尤其是笔墨规范的一种坚守,而水墨画则是跨文化与跨媒介的后现代艺术表征。在这四十年间,艺术家们不断地拆除、恢复、打破这层边界,边界的拆除和守卫实际上构成了一段历史时空中两种矛盾的张力。

A909

主持人:艺术学院绘画系主任 张淳教授

BC47

评议人:艺术学院副院长 牛宏宝教授

在主持评议环节,张淳教授就讲座中提到的“边界”和“核”的问题与尚辉教授展开探讨,他认为西方艺术中“笔”的概念,不是“笔触”也不是“边界”,更是“核”的体现。牛宏宝教授指出,尚教授在历史的梳理中涵盖了两个方法论,一个是跨文化语境的分析,另外一个是边界的拆除与守卫。尚辉教授对主持评议人的问题情境给予了热情回应,把讲座再次推向了高潮。

E326

现场听众

在提问环节,学生们围绕当今中国画和油画的概念等方面提出问题,尚教授给予了充分的解答。最后,尚辉教授提出,“高贵”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品格,并鼓励学生们坚持好的艺术品格,创作高雅的艺术。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1046D

尚辉教授和艺术学院教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