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2日下午,艺术学院“悲鸿讲堂”系列讲座第39讲成功举办。主讲人为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顾黎明。其主题为“当代·传统·转换”,艺术学院绘画系李晓宇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刘明才副院长担任学术评议。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教授,绘画系主任张淳教授、黄华三教授、高毅副教授,艺术学系王文娟教授、设计系李宇宏教授等我院及校内外师生六十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主讲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顾黎明
顾黎明教授谈到,他的艺术创作按照三个思路:第一个思路是,抽象艺术是中国的八五时期一个并行的现代主义,顾教授提出抽象艺术的社会意义,是一种艺术的普世性;第二个思路是在九十年代,艺术进入到符号化时代,这一时代精神无意义,现实、消费、传播才有意义;第三个思路是丹托艺术终结论,丹托整个的体系就是否定现代主义,为了反对纯粹的艺术性,丹托提出了艺术多样性。
现场听众
同时,顾教授指出在经历了拿来主义的模仿时代之后,我们的艺术面临的任务之一就是找到我们的本土性。就这一问题顾教授在马王堆文化中找到了线索,并在之后对唐三彩、门神、写生的探索的境遇中,真实感受失落、焦虑的存在,并通过痕迹、级别把它表达出来。
学术主持:艺术学院 李晓宇副教授
在主持评议环节,李晓宇副教授谈到了拼贴思维和当代性的关系,提倡多利用借喻的方式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刘明才副教授提到顾教授实际上以身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来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是从事中国传统艺术研究,还是立足在本土去研究西方的艺术,都不能忘记自身的文化身份。顾教授对主持人、评议人的问题给予了热情回应。
学术评议:艺术学院 刘明才副教授
在提问环节,学生们围绕当今时代艺术的传统从何而来、为何而艺术等方面提出问题,顾教授给予了充分的解答。最后,顾黎明教授鼓励学生们多接触传统文化,了解本土文化知识,站在当代艺术的根本立场上促成艺术转化,让艺术及术作品更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顾黎明教授和艺术学院教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