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讲座动态

【悲鸿讲堂预告】第一讲:图形作为知识——十幅世界地图的跨文化旅行

为进一步提升艺术研究与实践水平,及时追踪国内外艺术学科发展动态,促进我校艺术学科与国家艺术学科评价体系接轨,同时增强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学院2018年重点推出立足艺术学院、辐射全校的专题学术项目——《悲鸿讲堂》。该项目由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教授主管,邀请艺术学界高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来我校进行系列讲座与互动交流。全年计划30讲,每周三下午在艺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举行。本学期《悲鸿讲堂》第一讲即将拉开序幕,详情如下:


主讲:李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

主题:图形作为知识——十幅世界地图的跨文化旅行

学术评议:牛宏宝 学术主持:王文娟

时间:2018年3月7日 (周三)14:30-16:30

地点:艺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530室)


讲座内容:长期以来,主流地图学界把地图制作看作是以数学和定量方式“再现”客观地理的一个“科学”过程,这一理路近来日益遭到当代学者的质疑和批评。正如“再现”(representation)一词的含义在文化研究那里已经由“表征”代替,意为它“不是单纯的反映现实世界,而是一种文化建构”。这种“文化建构”在地图学上不仅能够表示“权力、责任和感情”和“地图(绘制)中那些主观性的东西”,而且还可以呈现为一个有关知识生成、传递和演变的客观历程。

讲座以13至16世纪的世界体系为背景,聚焦于十幅现存最早、最具代表性的世界地图。一方面揭示它们之间种种隐秘的历史联系,另一方面更借助于艺术史方式,追踪十幅世界地图在制作层面上,其图形形式之间所呈现的一个加减乘除、辗转流变的跨文化过程。

主讲人简介:李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1996-1997、2002-2004年、2011-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巴黎国际艺术城、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巴黎第一大学、哈佛大学本部和哈佛大学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从事文化遗产和跨文化、跨媒介艺术史研究。2014年任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客座教授。出版专著《家的寓言——当代文艺的身份与性别》(1996)、《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2003)、《出生前的踌躇——卡夫卡新解》(2011);《穿越理论与历史——李军自选集》(2012年);《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2016);译著《宗教艺术论》(1991)、《拉斐尔的异象灵见》(2014);主编《眼睛与心灵:艺术史新视野译丛》(2013-2017)、《我们可以这样解读艺术吗?》(2018);策划大型国际展览《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至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2018,湖南省博物馆)并担任同名图录(2018,商务印书馆)的主撰稿人。


在艺术学院教师积极参加的同时,本讲座面向校内开放。





2018年3月1日

艺术学院《悲鸿讲堂》学术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