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讲座动态

悲鸿讲堂第三讲丨王一川:感物类兴·兴味蕴藉——通向中国艺术心灵传统


2018年3月21日,“悲鸿讲堂”第三讲准时开讲。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来院做主题为“通向中国艺术心灵传统”的讲座。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顾亚奇副教授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教授担任学术评议。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明才及学院师生、来自校内外的其他相关领域人士参加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王一川教授


顾亚奇副教授以数据分析的方式对王一川教授进行了全面介绍,详细梳理了王一川教授的学术轨迹、重要学术成果,并着重介绍了他近年来在艺术学理论、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状况。


讲座中,王一川教授首先概要地介绍了“中国艺术心灵”的内涵,它主要是指中国人看待事物的超然物外、淡泊宁静、虚实相涵等人生态度。通过溯源五位美学家宗白华、方东美、唐君毅、徐复观和李泽厚的艺术思想,王教授提出“回到中国艺术心灵传统”的观点,进而阐述了中国传统艺术心灵的五大特征:感觉方式上的“感物类兴”,族群结构上的“我他涵濡”, 作品呈现上的“兴味蕴藉”,鉴赏体制上的“观有品无”,理想境界上的“三才分合”。


王一川教授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同质化焦虑、多元文化价值观竞争、互联网时代社群间和个人间裂痕加深的背景下,在现代性体制中涵养中国艺术心灵传统,是走向未来的中国高素养公民的方式与途径。


顾亚奇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在评议阶段,牛宏宝教授与王一川教授进行了深层次的学术互动。牛宏宝教授提出,五位美学家艺术思想的提出具有时代语境,在现代艺术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新的视野和眼光审视当时的艺术思想,并思考现代艺术作品的现代性等相关问题。在提问互动环节,教师们围绕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二者的关系,提出一系列问题,王一川教授一一予以解答。


牛宏宝教授与王一川教授进行学术互动


王一川教授与艺术学院老师合影



【第六讲预告】

主讲:郑工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题:问题域、核心概念和话语谱系——有关中国现代美术思潮的研究方法

学术评议:王文娟   学术主持:马躏非

时间:2018年3月28日 (周三)14:30-16:30

地点:艺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53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