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文化精英打造思想盛宴
——首届“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沙龙”在京举办
2014年9月30日,首届“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沙龙”在北京艾忒堡公馆“罗斯洛克艺术俱乐部”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哲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资深艺术活动家、著名媒体策划人等十余位嘉宾共同出席了沙龙。
本次沙龙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执行院长 丁方教授主讲。作为国内著名画家、文艺复兴研究的领军学者, 丁方教授以《芬奇式晕涂法》为演讲主题,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的绘画技法出发,从美学、哲学、神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视角,多维辐射、广征博引,剖析了艺术文明与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他认为,“一种绘画技法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涵义,这是在文艺复兴时代独有的艺术现象,生命的整体依稀被铺着于神圣名义之上,使人性达到荣耀的高峰。” 丁方教授还进一步探讨了文艺复兴研究对于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文艺复兴,尽管在不同的时代有着对应的意旨与使命,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每当人类精神文化陷入低谷之时,总会回到历史深处,从伟大的时代重新汲取智慧与资源,从而获得再生的力量。”
丁方教授的精彩演讲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并激发了现场嘉宾对于文艺复兴的思考与讨论。围绕着“文艺复兴”对当代的启发与意义这一主题,专家学者、艺术策划人各抒己见,展开了观点的交流、思想的交锋,将“文艺复兴”的话题不断引向深入。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臧峰宇认为,对于文艺复兴的研究要“从精神层面去挖掘那样一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跟我们这个时代之间的关系,才能“以那样一个时代的精神光照来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凸显一种文明的对话。”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系主任王 文娟副教授从细读拉斐尔作品的角度切入,指出文艺复兴的伟大力量源自“信仰”,“这种信仰让人活得特别有根,这种有根性改变本体论终极价值的最高追问,在精神的垂直向度上得到升华,从而有别世俗生活”。 王教授认为,在价值低迷的时代,从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高度研究文艺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李科 林副教授结合自身在国外治学的经历,分享了她对“神圣之光”的体悟,认为“文艺复兴提出的根本问题,在于对于人更好地理解”,之所以当下要回应“文艺复兴”,是因为“我们在物质的占有上虽然远远大于古人,但是在情感、在生命维度、生命意义的探寻上却远比古人贫瘠。”著名策展人姜兴道、艺术赞助人刘丁平则围绕将文艺复兴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大众普及的话题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强调了实现学术研究与推广传播互动结合的重要性。
沙龙最后,举行了“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沙龙”的授牌仪式。罗斯洛克文化集团执行合伙人兼总裁熊峰、罗斯洛克艺术俱乐部艺术馆馆长仲麟表示,协助中国人民大学推动文艺复兴研究,既是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之需,也是实业家以经济之力助推中国文化建设的职责。作为一个常规性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沙龙”此后将推出系列专题研讨,吸引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思想文化精英的加盟,不断引领国内对于“文艺复兴”的深入研究,提升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能力,构建中国学术界阐释世界文明的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