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0日中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总支、关工委、团委联合主办的“审美与人生”主题讲座在艺术学院530教室举行,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旭晓主讲。校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纪红波老师、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建副教授、党总支副书记别敏副教授、团委书记陈光曦副教授、党务秘书吴玥老师出席此次讲座,艺术学院全体党团学骨干、入党积极分子60余人参加本次学习,讲座由院党总支副书记别敏副教授主持。
王旭晓是我校哲学系教授,曾任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企业美育委员会主任、中华美学学会理事、北京市美学研究会会长,曾荣获“中国人民大学2008十大教学标兵”“200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普及奖”等。退休之后,仍然坚持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积极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做贡献。为了发挥老教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和我的祖国”、“读懂中国”等系列主题,院党总支、关工委主办了这次主题讲座活动。
讲座上,王旭晓教授从五个方面对“审美与人生”这一主题进行解读。王旭晓教授首先讲解了审美的含义并且与同学们交流了对“人”这一概念的理解,明确了“审美与人生”是从美学的角度看审美活动与人生的关系。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价值关系。紧接着,王教授以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超功利性特征与人生、审美活动的主体性特征与人生、审美活动的感性特征与人生、美与人生启迪等为话题,给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其中,王旭晓教授提及德国哲学家席勒的审美认知观念,并向艺术学院师生讲述了席勒对于审美认知理念的观点与看法。她提到,席勒对于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看法,认为人身上存在着的两种冲动—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都使人受到压力,游戏冲动可以消除这两方面的压力,游戏冲动的对象就是美,美就是“活的形象”。王旭晓教授将富有思辨性的美学知识进行准确生动的阐述,引发在场师生对“美”的概念的热烈讨论。
蔡元培先生曾说:“人在保证生存的同时还要保证‘精神享受’。”审美培育需要从青年学生抓起,艺术学院一直主张并致力于开展学生美育工作,倡导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自身精神内涵,正如王教授所讲的那样。愿艺术学院师生以美为求,与美为伴,不断提高对美的发现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拥有求知、审美、健康和收获的人生。
艺术学院党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