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讲座动态

【悲鸿讲堂预告】第26讲:量子思维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悲鸿讲堂”第26讲即将拉开序幕,详情如下:


嘉宾:覃京燕,清华大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导,上海美术学院博导。

讲座议题:量子思维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

演讲时间:2018年11月28日周三下午 14:30-16:30

演讲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艺术楼530室)

主持人:葛勇  讲师

评议人:王树良  副教授



内容提要:

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及万物互联的语境下,创新设计遇到创新思维方法与教育方法的双重挑战及机遇,人工智能、大数据、万物互联对于创新第四范式与创新机制的影响,提出运用量子思维提升创新设计的战略方法,围绕量子思维的6个技能,包括自我超越、直觉思维、环境掌控感知能力、情境预演信息集成能力、信息转化知识的创造综合能力、高速处理信息等方面,结合无人驾驶车、机器人、智能服装产品等设计案例,推演运用量子思维进行创新设计的系统方法。人工智能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力,创造了新的生产工具,可以让我们更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每个人都有对于未来的畅想,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当下的体验,这些构成了艺术的主要内容,创造0以外的未知世界。人类智能的人决定人工智能的智,艺术的方式,艺术的表达,艺术的呈现工具,艺术的内容,甚至艺术的功用,都借助人工智能得到了极大体现,未来已来,一切可能,正在发生。人工智能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另一种有别于人类智能的可能性。不一样的多样化存在,做梦时的量化自我认知冗余,VR游戏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一样的人称视角,都为创造艺术内容与形式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人类剩下的更多的是运用审美意识,做出选择决定与审美判断。



专家简介:

覃京燕,清华大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导,上海美术学院博导,工业设计教指委委员,科技部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北京青年教学名师。主持20项国家社科、自科、教育部等纵向科研项目,参与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社科重点项目、863、欧盟等项目7项,论文88篇,著作10部,专利6项,国内外设计大奖15项。在UESCO、APEC等主题讲座56次。文化部公共文化司、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剑桥大学CRUCIBLE、美国ACM等理事。



 

 

艺术学院“悲鸿讲堂”学术项目组

 

(此次讲座纳为中国人民大学通识教育大讲堂系列公开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