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新闻动态

院校新闻

洞悉音乐的功能、分析音乐作品、实施音乐教育​——“悲鸿讲堂”第五十八讲顺利举办

12月24日下午,艺术学院“悲鸿讲堂”系列讲座第五十八讲成功举办。主讲人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梦,主题为“洞悉音乐的功能、分析音乐作品、实施音乐教育”。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张放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刘洁副教授为学术评议。艺术学院齐悦副院长、音乐系齐柏平教授、周源老师、设计学系郭春宁副教授等我院及校内外师生五十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演讲人:蔡梦教授

蔡教授讲座内容主要从三个视角切入,第一个从《阿鼓姐》作品入手并对该作品进行音乐学理上的阐释,从音乐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的角度进行阐释、分析音乐作品的功能;第二个视角是从分析音乐作品的角度切入,蔡教授认为我们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它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方法,给我们研究音乐的人,尤其是调性音乐,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我们分析具体的音乐作品,首先看这个作品要面对对象的历史维度、美学维度、工艺学维度。在这里,以音乐作品《飘》为例进行了三个维度的阐释,《飘》的题材线索,无论是美学维度,还是历史学维度,你都离不开对他本人以及作品本身的历史和题材的一种了解。

第三个视角是从音乐艺术教育的角度切入,以《黄河》为例,目前我国主要在两个方面追求音乐教育的价值,一个是审美,一个是教育。现在要不过于他律,要不就是极端自律,这两者之间如何进行调和就显得尤为重要。极端他律就忽略了美育,而我们需要通过审美的途径进入到艺术本体,通过艺术本身的途径来加强它的教育性;极端自律却过于关注本身,而忽视了音乐这门艺术到底能够传达和发挥什么作用,这个角度还是需要过于自律的人能够进一步探讨。

8F8E

评议人:艺术学院 刘洁副教授

7E90

主持人:艺术学院 张放副教授

在主持评议环节,刘洁副教授对蔡教授从自身研究的三个方向为我们介绍音乐学理给予极大肯定,并提出从18世纪末,哲学界就开始发现,音乐已经成为了最高的艺术典范,因为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开始向音乐靠拢。当时哲学家发现了音乐神秘的理论,因为音乐没有任何的语言,但是能表现的东西非常的广,设计的倾向都开始越来越抽象。但是我们有时候也发现音乐实际上是很具象的。

FBC9

现场听众

在提问环节,现场师生们围绕如何看待一些新的我们大众视野还没有关注到的,其实值得成为一个新的现象级的作品和音乐人、古代音乐史研究的史料与音乐本体问题、学堂音乐方面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蔡教授都一一解答,并给予音乐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术问题上的指导。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10717

蔡梦教授和艺术学院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