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教育 专业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 学科基础课
公共艺术教育
《聆听民乐》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构成和美学特点,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提升传统文化修养。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徽号,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民族审美习惯和情感特征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具有独特魅力的一种艺术形式,蕴涵着中华文化的恢弘悠长与缠绵深沉,如“水袖盈盈,飘舞如岚”。 《聆听民乐》以专职教师与特聘专家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 现场展示与理论讲述等教学手段,以民族器乐和民歌为教学主线,兼顾文人词调音乐、戏曲、曲艺等艺术形式,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审美特点,体会其所蕴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提升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加强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西方艺术音乐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音乐形态上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西方文化。
本课程将简单的讲述西方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印象主义和二十世纪音乐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美学和艺术形式上的特征,然后按照历史顺序重点讲述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以及二十世纪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并进行作品分析。
《中国音乐赏析》
通过介绍中国民歌、民族器乐以及近现代音乐,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及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学生对本国音乐与文化的认同感。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民歌、民族器乐以及近现代音乐,并做一些中西方音乐的比较分析。
要求学生保障出勤率,除了课堂听课外,还需多听音乐会。
《中外名歌赏析与比较》
本课程系统介绍中国民歌,中国艺术歌曲;外国民歌及外国艺术歌曲;中外歌剧等理论知识。同时,依托大量的音响资料培养学生的视听能力,提高声乐艺术的鉴赏水平,且注重结合中外声乐作品作中西文化比较。还要引入一些中外的流行歌曲,进行教学分析。
引导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协调生理和心理功能,再现对歌曲旋律的直接把握和领悟。从自然界中各种音响出发,引导学生想象,客观事物中无限丰富的音响。选择一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自然音响,让学生听了音乐去想象,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就会感到,音乐并非神秘莫测,而是很有趣的,可以听懂的。这样,以后音乐欣赏出现了模拟自然音响,学生很快就能听辨出来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启发学生。学生在想象中提高了聆赏音乐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在训练学生技能技巧的同时,重视对他们进行听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手段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
《中国民间舞蹈》
本课程是进行舞蹈素质教育实践的课程,通过该课的学习,首先使学生达到身体协调配合的基本能力,其次学生通过训练后可以基本掌握中国民间舞蹈中部分舞种的风格特点,并对舞蹈的节奏、动律进行多层次的运用;初步掌握各舞种基本元素动律的规格要求并达到熟练支配身体协调和支配音乐时控能力。可以学习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组合,包括汉族、藏族、蒙古族、维族、傣族等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亲身体会中国民间舞蹈的风格魅力。然后在对中国民间舞蹈理论方面的理解后,以表演组合的方式考核,即:能够准确的掌握各种舞蹈元素,能够清晰的反映音乐节奏,并将课程中所学习的各个舞种的舞蹈风格和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课程简介:一、傣族舞蹈表演性组合 二、藏族舞蹈表演性组合 三、东北秧歌表演性组合 四、蒙古族舞蹈表演性组合
学习要求: 1.对中国民间舞蹈有一个初步的接触,并对该舞种的艺术风格予以初步理解。 2.学会正确的表演民间舞蹈的方法。 3.注重道具在中国民间舞蹈中的运用和表现。 4.提升个人的舞蹈审美能力和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力。
《合唱艺术与发声技巧》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大学校园是中国合唱发展的摇篮,现代的校园生活中,合唱更是一种最为活跃,最受欢迎的音乐艺术形式。通过合唱艺术的熏陶及发声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在参与互动中掌握正确的歌唱发声技巧,在“和而不同”的音乐氛围中领悟最美的“和谐”。
课程简介: 《合唱艺术与发声技巧》是一门集知识技能与实践为一体综合性课程。通过教学过程,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使学生掌握合唱史、合唱风格、合唱作品分析等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多声部听觉与多声部演唱能力;各种基本指挥技法和合唱演唱技能。在培养学生掌握合唱基础知识、发声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提升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歌唱的表现能力均得到提高。
学习要求: 《合唱艺术与发声技巧》是一门集知识技能与实践为一体综合性课程。通过教学过程,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使学生掌握合唱史、合唱风格、合唱作品分析等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多声部听觉与多声部演唱能力;各种基本指挥技法和合唱演唱技能。在培养学生掌握合唱基础知识、发声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提升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歌唱的表现能力均得到提高。
专业选修课
《展示设计》
现代展示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涉及广泛领域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其内涵的课题,展示环境的设计也是一个以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为主,涉及其它多种相关学科及设计领域。因此,学生们学习、了解展示环境设计具有室内设计、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但同时它又具有自身的专业特征。
介绍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展示设计的含义、展示艺术的发展概况、展示活动的作用);展示设计的范畴(展览会设计、商业环境展示设计、博物馆设计、演示空间设计、庆典及旅馆环境设计)。教授展示设计的设计程序(展示前期策划及准备工作、展示的技术与艺术设计);展示的总体设计(展示总体设计目的与原则、展示总体设计的内容)
加深对展览会设计、商业环境展示设计、博物馆设计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习了解展示前期策划及准备工作、展示的艺术设计、展示总体设计的内容。兜里完成一项展示设计课题。
《广告摄影》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广告摄影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广告摄影的实际操作兴趣;掌握广告摄影的基本规律和技术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独立进行影视、报刊等媒介的广告摄影,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广告摄影的能力。
本课程是关于影像创作的专业课程,使学生了解摄影的发展历史,摄影中使用的各种设备与器材,以及数字摄影、摄影创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掌握对摄影用光艺术、摄影曝光艺术、摄影创作的主体意识等摄影艺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广告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拍摄具有一定主题和创作性的作品,为从事广告设计及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动画设计》
新媒体专业同学掌握基本的动画创作美学及技法
课程简介: 逐帧动画制作的方式及美学特征
学习要求: 能够独立制作简单动画短片
《材料技法》
本课程为工艺美术技法实践类课程。 让同学们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两项漆艺的简单技法,体验传统大漆艺术的独特魅力,了解漆艺这门独具东方特色的传统技艺,并对传统手工艺品所蕴含的中华文化脉络的传承、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有一个更感性、更深入的体悟。
中国的漆艺术从河姆渡时期走到今天已有近七千多年历史。几千年来,漆艺的发展为人类艺术文化史留下一笔无价的财富。漆绘从某种意义上讲,可成为东方最早的油性材料绘画。作为东方独有的艺术表现材料,植物漆天然的带有东方人的性格特质——沉静、内敛、朴实。这些性格特质透过漆艺表现出来的美,是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同时植物漆天然环保的性能(《本草纲目》中即有漆树可入药的记载)也与今天提倡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流相契合。 本课程致力于让广大的学生从新认识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通过与大漆真正的亲密接触, 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启发学生从根源上寻找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源头,开拓学生的材料新视野,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两项漆艺的简单技法,体验传统大漆艺术的独特魅力,了解漆艺这门独具东方特色的传统技艺,并对传统手工艺品所蕴含的中华文化脉络的传承、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有一个更感性、更深入的体悟。
《景观设计》
较大尺度开放式公共空间的快速设计。
课程简介: 以北京西站北侧空地为虚拟课题,设计大量人流的开放式公共空间。
学习要求: 利用两个星期的课时,集中训练快速设计,较大尺度开放式公共空间。 要求综合处理大量人流、火车站站前集散、长时间候车休息等多种设计因素,在确保使用者安全的前提下,强化城市空间的实用效率和休息职能
专业必修课
《写 生》
通过为期两周的户外写生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写生色彩知识理论的理解,并将此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户外写生实践课与课堂色彩写生实践课为互补之关系,学生们将在课堂内所习得的基础色彩知识和基本的表现技能应用到户外写生实践活动中去,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并且在写生过程中同时也是与自己的身、心、灵互动交流。进而,再将从此门课程中所汲取的领悟和营养,回馈到课堂上的色彩写生实践课中去,及至为以后的创作实践奠定好基础。
要求学生带着一颗敏感而热爱大自然、热爱绘画的心,认真观察自然景观中的一切细微的变化,观察不同时间段内景物的色彩变化规律,并力图捕捉上述内容。 要求以小幅作品为主,多做尝试,使心、脑、手、物之间能有一个良好的互动。
《景观设计基础》
学生短时间内了解园林设计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园林史的相关内容,园林设计的原理、方法,为下一步专业学习和设计练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意识。
课程简介:对中外园林史精炼、系统讲解,学习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以课堂集中讲课为主,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配合课程练习。实地参观,测量,着眼与理论结合实践的基本训练
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中外园林发展史,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建立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意识。
《建筑设计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主要建筑构件的作用及性质,并且掌握初步的制图规范和技能。培养基本的建筑空间感,为专业设计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课程简介: 对建筑设计进行系统讲解并具体指导学生设计方法。以课堂集中讲课为主,结合课堂师生互动讨论,辅以优秀的实际建筑工程的现场调研。
学习要求:对建筑设计基础内容初步理解,掌握初步的制图规范和技能,培养基本的建筑空间感。
《设计史论》
使学生了解涉及历史的脉络,并从中看到规律,应用其规律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设计史观。
课程简介: 从西方设计的开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开始,进行国家化视角思考欧洲、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设计发展,对设计流派在了解的基础上深入进行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的分析历史成因,认知历史规律。
学习要求:学习理论研究的一般规律,对历史规律的总结认识能力,有基本的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践。
《钢琴专业课》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掌握钢琴演奏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四年八个学期学习结束时,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稳固的钢琴表演技术,独立掌握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风格,能够具备钢琴独奏、伴奏及教学的相当能力并能从事此类工作。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钢琴专业本科学生必修课,考入本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技术,独立掌握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风格,达到中级以上演奏水平,培养学生从事钢琴独奏、伴奏以及教学等工作所应具备的钢琴演奏技能和音乐表达能力。
学习要求: 鼓励学生多接触不同风格和时期的作品,特别是民族乐派及近现代音乐作品。引发学生的表演天赋,培养学生对深层次作品内涵的理解和展现。
《声乐专业课》
第一,掌握声乐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声乐艺术审美能力和修养。 第二,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提高演唱能力。 第三,掌握正确的歌唱语言发音。包括:普通话、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语音。 第四,通过完整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专业演唱水准。成为具备专业演唱水平的人才。
课程简介: 1.讲述声乐基本理论知识。结合青少年发音特点,变声期嗓音的训练和保健的有关知识。 2.训练正确的呼吸和演唱的方法。 3.了解和完善歌唱语言,做到语言清楚,字正腔圆。 4.训练与钢琴合作和多声部重唱的能力。
学习要求: 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不同年级所应掌握的歌唱技巧以及不同难度的曲目。
《多元音乐启蒙专业理论课》
多元音乐启蒙专业理论课要求学生在熟知当今著名音乐教学法(例如:Orff奥尔夫,Kodaly柯达伊,Suzuki铃木,Dalcroze达尔克罗兹等 等)的前提下,真正意义上理解何为审美教育、创新教育、主题教育等理念。各教育法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好像一本好的“导游”手册和地图,起到思路启蒙作用。学生应该通过对不同教育法的学习,研究探讨音乐教育的意义、音乐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实质内容及音乐学科各学习领域的指导实践,真正意义上做到把理论研究运用 到实际演奏/演唱和教学中来。
课程简介: 通过阅读文献了解何为教育?何为音乐教育?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吗?如果是,为什么?音乐课教哪些内容?如何教?培养学生通过文献阅读开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所学的音乐教育哲学理念,和分析比对音乐教材,编写课程教案。
学习要求: 1.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研究;2.音乐课程设置;3.音乐课程教学方案
《影视节目策划》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对于熟悉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轨迹与脉络,掌握新闻节目(包括直播)、谈话节目、综艺娱乐节目、纪录片等主要电视类型节目的策划理念与实际操作技巧,深化学生对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栏目运作、频道运营的认识,通过有针对性的文案写作、实际创作,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简介: 电视节目策划是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传播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已成为电视业界最为活跃的部分。本课程全面系统地讲授电视节目策划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在结构安排上,本课程就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电视新闻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电视纪录片、特别节目等具体展开,对各类节目的特征、创作规律和策划流程进行详细、切实的解读与分析,同时也将就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培养、包装与管理以及电视栏目的创新与频道的品牌运营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美术理论与批评》
通过对古希腊以来至现当代的艺术思想、理论及批评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与掌握艺术思想的发展脉络,艺术理论的逻辑演进以及基本的批评方法。
课程简介: 本课程由艺术理论部分和艺术批评部分组成,由于授课对象为本科生,故在内容分配上艺术理论部分的讲解占更大比重,批评部分更为注重批评方法论与具体运用能力方面的讲授。
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课外配合经典著述的阅读。
《专业写作》
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了解掌握专业论文的写作格式和相关要求。
课程简介: 针对本科生对本专业写作的要求并不了解而开设了这门课程。全课程分成讲授、学生具体写作,一起讲评几个环节。分别从格式要求,选题要点和论文写作三部分,使学生了解掌握专业论文的写作格式和相关要求。
学习要求:了解专业写作的各项要求。
《西方美术史》
学习和理解14-19世纪西方艺术的发展状况,熟悉不同时期与地区的艺术流派、代表艺术家和代表作,能够创造性的应用上述知识进行作品的鉴赏、分析与阐述。
课程简介: 14-19世纪的西方艺术史
学科基础课
《造型基础》
除进一步强化基础写生造型能力之外,还要逐步转换观察事物的习惯方式,尝试以新鲜独特的视角把握现实物象。提炼表现技法,提高归纳和概括现象规律的能力。通过系统理论知识的教授使学生理解人的视觉经验的基本原理,拓展认识视野,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把握如何运用抽象和变形等技巧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式,
造型艺术的基础包括了素描和色彩两类。本课程主要讨论的是素描部分。而素描概念实际包括了我们日常所了解的素描、速写等纸本艺术造型方法。广义而言,一切按审美规律研究和表现形体意象的单色画均可纳入素描的范畴。素描是艺术家记录创作构思和视觉形象的最简洁有力的手段;是训练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研究造型规律和艺术表现技巧的基础;是培养整体意识和审美素养,开拓想象力、创造力的手段。正像米开朗琪罗所说的:“素描是构成油画、雕刻、建筑及其他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 素描是通过光影、比例、透视等造型手段和点、线、面、形、色、机理等因素参照客观物象来塑造形象和构筑画面的。素描又是一种独立的表现形式,人们借此形式表达审美感受,因此素描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审美性质。
《设计基础》
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探索各种造型方法,提高设计造型的能力,培养“模糊设计专业”的意识,以便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各种各样的诉求;同时,探索现代工业美学以及传统的民族工艺美术的精神实质,提高设计造型者的审美水平与设计创意能力。
设计基础课程将融合各现代艺术设计的精神与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价值与艺术创造力;从物理学、化学、心理和生理等因素出发对视觉形态及其构成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使学生在视觉体验中认识设计本质,从而培养造型能力;重视对材料、物质性能的理解,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艺术与技术的相融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设计人才。
《视唱练耳》
通过弹、唱、读、听、写,对音乐元素的基本概念、内容、类别、特性进行诠释和表达,引导学生用最便捷的方法获取最全面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信息,提高音乐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音乐理论、声乐、器乐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门课程是建立在“听”与“唱”能力基础上的音乐才能的综合训练。它以视唱练耳基本技能(听音、视唱)的学习为基点,立足于对乐音音响的感受,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渗透其中,使其音响化,以音响再现其各个类别的内容,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听写与视唱的基本方法,并且通过不断地进行视觉与听觉、理论与实践的训练,能够突破自身听音、视唱能力的局限,为更好地学习音乐其它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品分析Ⅱ》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系统的音乐分析技术,以便通过对音乐的作曲技术,特别是音乐结构技术的分析,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
课程简介: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继承了传统曲式学以教授系统的曲式结构类型为主线的做法,但比传统曲式学更注重对作品的音乐语言风格特点,包括音乐材料的构成和内在联系等微观分析内容,以便更好的把握音乐表现的各个层面。
学习要求: 该课程虽然不要求全面、系统的分析作品的和声、复调或配器技术,但要求学生具备以上学识,以便将有关内容作为音乐语言要素进行综合观察,并根据其在具体作品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做出重点分析。
《西方音乐史》
本课程是为艺术学院音乐系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西方音乐文化背景、主要流派、重大事件、著名作曲家有一个比较概括的了解,特别是对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的演变及其深层文化、历史的根源有所认识,并能够对西方音乐文化发展进行简要综述。 本课程将及时关注和借鉴国外的西方音乐史研究与教学中的前沿成果,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鼓励学生以熟悉音乐作品的音响和乐谱,辨别作品的风格特征作为进一步理解西方音乐史的起点和依据。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与当今的音乐文化现象和作品进行思索,开展评论,提出问题,培养和提高研究音乐史的能力。
本课程共分两个学期完成,第一学期对古希腊和罗马音乐至巴洛克时期音乐史学内容进行讲解,第二学期从古典主义时期讲解到20世纪初期。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 古典主义早期的声乐与器乐 第二章 18世纪晚期重要音乐家及作品 第三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声乐音乐 第四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器乐作品 第五章 19世纪的歌剧和乐剧 第六章 19时期晚期音乐创作 第七章 20世纪音乐引言
《解剖学》
本课程力图通过对人体解剖结构学知识的系统讲解和实践描绘,使美术类学生了解基本的人体外部形态特征、结构比例及肌肉骨骼分布状况,认识人体运动的原理和规律,并掌握手绘人体造型的能力。为今后的艺术专业课学习和创作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简介: 在以往的基础课教学中我们发现,从美术高中考入大学的专业考生对人体解剖知之甚微。虽然头像和速写都是以人物作为摹写对象,但学生大多仅从光影的角度考虑问题,无法通过外部明暗影调来感知形体空间。这造成许多作品的平面化、缺乏立体感,甚至是照抄光影等毛病。这些都是观察方法上存在错误,导致不能全面的理解结构,整体表现。通过以下在各种方向和不同层次上对人体进行的体面概括,以及深入简出地对人体内部解剖构造进行分析,让同学们在头脑中对人体建立起一个宏观的体块概念,并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又能在局部处理上理清头绪,认准结构。从而在实际绘画操作中做到胸有成竹。
学习要求: 1. 为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当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在实践中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教与学的平等对话中,营造学术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2. 要求学生具有专注敬业精神,所有作业必须在本周内完成。教师应当在每周末收齐作业并批阅完毕,在下周第一节课上对作业情况进行讲评。 3. 为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实践形式生动,教师应当多准备一些图片、范画和教具设备。并对学生实践作业进行现场指导。
《中国美术史》
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在规律,赏析具有典型意义的经典艺术作品,提高艺术素养和作品分析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中国绘画史为核心,同时涉及雕塑史、工艺美术史、书法史等艺术门类,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等背景知识,力求在最大可能的广度和深度上实现艺术教育的内在价值。
以课堂讲授为主,系统讲解中国隋唐宋元时期美术的历史,同时适当配合提问、讨论、参观展览(如有合适的展览的情况下)等辅助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