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党建动态

艺术学院第20期党校学员赴北京象牙雕刻厂参观践学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青年的使命责任。

      11月1日,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晰带领学院第20期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来到北京象牙雕刻厂参观学习,开展“非遗里的中国”红色艺术实践活动课。艺术学院党务秘书、本期党校辅导员邹喜同一同前往。

      北京牙雕指的是在北京地区形成的、历史悠久的以象牙为雕刻材料的传统技艺,是“燕京八绝”之首。北京牙雕以刻制人物、花卉、草虫见长,尤以刻制人物最为闻名,艺人能充分利用象牙质地细腻坚韧的特点,精确地表达人物的动态和感情,比例协调,构图优美,人物生动,神态逼真,刻工谨严精致。

      在本次活动中,牙雕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李春珂与北京象牙雕刻厂总经理许健为院党校学员讲授以“宫廷牙雕技艺非遗传承研讨”为题的讲座,带领同学们领略燕京八绝之首——“牙雕”的艺术之美。

      李春珂大师将北京象牙雕刻厂60多年的历史变迁和新中国的大国外交的故事娓娓道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为毛主席带来的礼物是“阿波罗”号带回的几克月壤,而毛主席回赠的就是北京牙雕厂精心打造的作品“嫦娥奔月”;1974年,中国还向联合国赠送了另一件绝世工艺品——大型象牙雕刻“成昆铁路”;著名的“花卉牙球”至今仍陈列在联合国大厦。象牙雕刻作品的历史,不仅体现了牙雕技艺的文化传承,更是见证了新中国的繁荣发展。

      李春珂大师结合大量古今作品的图片,介绍牙雕独特的工艺、精湛的技巧、细腻的纹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各种各样的雕刻作品,每一件牙雕作品都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薪火相传的工匠精神;从细致入微的工艺到作品的艺术设计,每一处牙雕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在著名的“马上封侯”牙雕作品中,学员们深刻领略到大师对艺术趣味和艺术意义的坚持与深刻理解。

      百闻不如一见,在展厅中,学员们参观陈列的象牙雕刻制品。大师为大家介绍了年轻一代牙雕艺术家结合现代元素和古法工艺雕刻出的“象牙球”,其交错重叠,玲珑精致,表面刻镂着各种浮雕花纹。球体由外到内由大小数层空心球连套而成,每个球都可以自由转动,球与球之间相互连接,雕刻难度极大。赓续中华文脉、谱写时代新章,需要与时俱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象牙球充分展现出新一代的牙雕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最后,李晰强调,同学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担当使命,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


      参与本次活动后,院党校学员李香杰表示:“李春柯大师的讲解让我深刻领悟到了工匠精神是发扬光大本民族艺术的重要支撑。作为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我们要避免只停留在表面的艺术形式,而应把传统文化用现代人的审美融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找回传统工匠精神,创造符合当代文明的辉煌成绩。”学员崔译丹表示:“通过近距离参观象牙雕刻制品,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千年传承,古韵今风,非遗文化,历久弥新。作为新时代青年人,我们应当守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赓续中华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非遗与青年群体的碰撞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员靳蕾表示:“这次象牙雕刻厂之行,让我深深地被传统工艺的从业者的坚持、严谨所打动,牙雕不仅仅只是一件件单纯的工艺品,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意蕴的展现,雕的是中国故事,中国历史,是我们宣传文化的强有力的纽带。也通过这次党课学习,更让我坚定了努力学习的决心,让自己也能做好以后的每一件作品,写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在本次活动中,艺术学院师生学习北京牙雕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新时代新征程,艺术学院师生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让中华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