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轮转,音画交织。2025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内,一场以“琶音雅集”为主题的音乐会圆满落幕。本次音乐会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团委与中华古典音乐社联合主办,是“中华古典音乐季”系列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场演出。十一首风格各异的琵琶作品,在青年演奏家的指尖流转之间,勾勒出一幅跨越时空的国乐长卷,展现出琵琶艺术从古曲雅韵到当代新声的完整脉络。
作为艺术学院团委推动校园美育建设、中华古典音乐社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实践,本场音乐会不仅体现了学院“为人民而艺术”的育人理念,也彰显了学生社团在传承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中华古典音乐社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古典音乐的普及与创新,通过策划举办高质量音乐活动,搭建起青年学子了解、学习与传播中华古典音乐的平台,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节目精粹·音画十一景
音画三叠·王紫溪
一曲琵琶,三重境界。青年演奏家王紫溪以非凡的艺术驾驭力,在一场音乐会中带领观众穿越三种截然不同的时空与情感。
她以《平沙落雁》启幕,指下仿佛蕴藏着一位水墨画师的诗心。琴音如笔触轻点,勾勒出秋江宁静、雁阵掠空的幽远意境。在“风静沙平、云程万里”的画卷中,群雁盘旋顾盼,鸣声时远时近,将中国文人音乐中特有的空灵与淡远娓娓道来。
旋即,音画陡转。在《袖剑与铜甲金戈》中,她的演奏顿生金石之气。疾速的轮指是袖剑出鞘的寒光,强劲的扫弦如金戈撞击的雷鸣。她从恬静的观察者化身为历史的叙事者,在琵琶的弦响之间,再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千古悲歌,将侠士的悲壮与沙场的铁血壮志刻画得淋漓尽致。
未待悲凉散尽,她又以一曲《山之舞》将观众引向西南秘境。指尖流淌出贵州少数民族的欢快节奏,仿佛山间清泉叮咚,伴随人群欢聚的踏歌之声。热烈的旋律如生命之泉奔涌,在舞动的音律中,展现出她对地域风情色彩的精准捕捉与蓬勃的生命礼赞。

从秋江的静穆,到历史的悲壮,再到山野的欢腾——王紫溪以三首作品,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艺术穿越,展现了琵琶艺术的无限可能与她本人深广的音乐诠释力。
虚实相生·奉佳妮
奉佳妮的登场,为舞台注入了一份深邃的哲思与灵动的才情。她以三首意蕴深厚的作品,完成了从“虚静”到“实劲”,再到“生命礼赞”的艺术升华。
一曲《虚籁》,如墨入清泉,晕开一片寂静的沉思。她以精妙的左手技法,模拟古琴的绰注余韵,在虚实交织的音响中,构建了一个可供凝神的内观世界。音符疏落处,仿佛能听见刘天华在时代困局中,为国乐寻路时那一声悠长的叹息。
琴思未绝,她从“虚静”中骤然提笔,以一曲《点》展现了琵琶的现代锋芒。乐曲以书法“永字八法”为骨,秦腔苦音为魂,在她的指尖,急促的“点”与绵长的“线”激烈交织,如同一次音声的即兴挥毫,在极速的模进与强烈的张力中,重构了琵琶的听觉意象。
终以《春蚕》作结,奉佳妮将技巧融于深情,奏响了一曲生命的颂歌。创新技法模拟出春蚕吐丝的细微声响,萦绕在新疆木卡姆的旋律基底之上,最终织就一幅“丝尽方休”的壮丽生命画卷。这不仅是对刘德海经典的致敬,更是对坚韧与奉献精神最深沉的琵琶诗篇。

从寂寥的《虚籁》,到奔放的《点》,再到奉献的《春蚕》,奉佳妮以扎实的功力与深刻的理解,完成了三种美学维度的跨越,展现了新生代演奏家承古开新的艺术追求。
境由心造·樊之琳
樊之琳的登台,宛若展开一幅横跨千年的音画长卷。她以三首意境迥异的经典,引领观众完成了一场从文人书斋到丝路大漠,再至盛唐月夜的时空行旅。
她指尖的《青莲乐府》,是卫仲乐传谱的古典回响。乐音流淌间,仿佛可见松间对弈、月下举杯的文人雅趣,于典雅清新中暗藏疏狂豪情,将传统文曲中“文而不弱”的气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余韵未歇,她已转身步入《丝路随想》的苍茫天地。四个乐章如四幅流动的西域壁画——“漠鸣”的孤烟、“绿洲”的甘泉、“漠舞”的欢腾,在她变幻的音色中次第展开,再现了古道上的文明交融与生命礼赞。
终以《月儿高》压卷,樊之琳在此展现了驾驭大型套曲的深厚功力。十二段乐章在她指下化为十二幅璀璨的月夜图景,从“海上升明月”的壮丽到“玉兔西沉”的静谧,既有大唐气象的华美磅礴,又不失月华流照的细腻柔情,堪称传统琵琶音乐的巅峰造境。
从书斋雅趣、西域风情到盛唐气象,樊之琳以精湛的技艺与深刻的文化理解,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艺术穿越,展现了新生代演奏家对传统经典的深度诠释与薪火相传的艺术担当。

重奏双辉·琵琶舞室内乐团
音乐会的终章,由“琵琶舞室内乐团”以两幅色彩浓烈的民俗音画隆重收束。
一曲《天山之春》,在李晖教授的精心编配下焕发新生。多声部琵琶如层层叠染的织锦,将维吾尔族手鼓的节奏与欢歌笑语巧妙编织,瞬息之间,便将天山脚下歌舞欢庆的热烈现场铺陈于舞台之上,令人心驰神往。
未及回味,吴琼编配的《龙船》便以磅礴之势将观众引至江南水岸。乐曲以琵琶模拟锣鼓铿锵与浪涛翻涌,民歌小调穿插其间,宛如千帆竞发、万人欢呼。乐团以精准的节奏与喷薄的热情,将端午竞渡的喧腾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最终为整场音乐会画上了一个喜庆昂扬、余韵不绝的圆满句点。
两首重奏,一北一南,一山一水,不仅展现了琵琶室内乐丰富多元的表现力,更见证了“琵琶舞”乐团作为这一领域探索者所达到的默契高度与艺术活力。

薪火相传·琵琶新声
本场音乐会不仅是琵琶艺术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生动的传承见证。艺术学院团委与中华古典音乐社的联合主办,体现了高校美育与社团文化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中华古典音乐社作为校园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持续通过专业演出、讲座交流等形式,激发青年学子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推动中华古典音乐在校园中的创新发展。
“琵琶舞室内乐团”作为推动琵琶重奏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其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表现力,展现了琵琶室内乐的独特魅力。从独奏到重奏,从古曲到新创,整场演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琵琶艺术生态系统。

十一首乐曲,十一重境界;一场音乐会,千年琵琶史。《琶音雅集》不仅是一场听觉盛宴,更是对中国琵琶艺术一次深情的致敬。在青年一代演奏家的手中,古老的琵琶正焕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命力与感染力。这场音乐会,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以艺术实践回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命题,也是高校通过美育涵养文化自信、社团助力文化传承的生动诠释。
琴音暂歇,余韵未绝。
期待下一场国乐之约,
在同样的时空中,
听见不同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