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新闻动态

院校新闻

经典旋律激荡时代情怀,青春乐章献唱伟大祖国——“我爱你中国”经典作品音乐会圆满落幕


秋阳溢彩,华章献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6周年华诞的喜庆时刻,2025年10月2日,北京艺术中心·绿心露天剧场内,《我爱你中国——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经典作品音乐会》精彩呈现。音乐会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与北京艺术中心精心打造,中华古典音乐研究院与音乐系承办,以红色音乐为纽带,将盛世华章、历史回响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矢志爱国奋斗的精神风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出席本场音乐会。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我院首届校友姚亮倾情加盟,以精湛琴艺增添璀璨光华。




1.从延安到时代舞台:

红色文艺血脉的赓续与创新


音乐会的意义,远超于音符本身。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陕北公学。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陕公”就如同灯塔,吸引和培养了大量革命文艺骨干,奠定了其深厚的红色基因。

从《洪湖水浪打浪》对革命峥嵘岁月的深情缅怀,到《红军哥哥回来了》以板胡特有的音韵诉说军民鱼水情深;从《红星歌》昂扬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到《我爱你,中国》对祖国山河的炽热礼赞……一曲曲经典,穿越时空隧道,在青年一代的指尖与歌喉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不再是简单的曲目编排,而是一次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历程,向着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自觉奔赴。红色基因已内化为这所大学的精神品格,并通过艺术教育,在一代代学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为盛世放歌:

在“两个结合”中书写艺术新篇


整场演出,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又充满时代气息。青年笛箫演奏家张凯强带来的《牧民新歌》,吹响了草原儿女心向党、共建美好家园的喜悦心声;根据各地民歌改编的《茉莉花》《太阳出来喜洋洋》等作品,则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丰富底蕴与永恒魅力。这生动体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要求在艺术领域的探索。

音乐会不仅是经典的回顾,更有当代的回响。由人大校友易南博士创作的《望乡》,以及多首经过现代编配的经典曲目,展现了新时代艺术家在守正创新上的努力。他们用时代的语言诠释经典,让跨越时空的旋律与当代观众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实现了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正是“为人民而艺术”教育理念的鲜活注脚,也是构建中国自主艺术知识体系的有益尝试。




3.青春报国:

高校展演奏响新时代协奏曲


此次音乐会在2025国际音像艺术作品博览会期间举办。京城五大艺术院校联袂献艺北京艺术中心,汇聚了民族乐器、少数民族民歌、现代打击乐、时尚设计等多元艺术形式,共同在首都的高水平舞台上,集中展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丰硕成果与当代学子的青春风采。这是一次高校艺术力量的集体检阅,更是一场以“青春报国”为主题的艺术巡礼。

七十六载风雨兼程,新时代征程壮阔。在这场由多所顶尖艺术院校共同参与的文化盛事中,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以其对红色基因的深刻理解与精湛的艺术呈现,发出了独特而响亮的声音,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向祖国的深情汇报,也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以艺术之名立下的铿锵誓言:必将赓续红色血脉高扬主旋律用更多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凝聚奋进力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