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外事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助力首届知识“一带一路”论坛成功举办

4月22-23日,知识“一带一路”论坛在敦煌举办。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主办,中共敦煌市委和敦煌市人民政府承办,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敦煌文化学院协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围绕“文化遗产保护”这一主题,设“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维护”“法律与政策角度的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文化遗产修复技术”四个分议题,其中分论坛一 “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维护”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主要承办。来自中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卢森堡、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共十国顶尖高校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近三百人参会。

12814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理事长靳诺,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副理事长于运全,甘肃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宏伟,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陈炎人,酒泉市委常委、酒泉市副市长张秀林,敦煌市委副书记、敦煌市市长朱建军,敦煌市委副书记陈国材,敦煌市政府副市长白甲龙等酒泉市和敦煌市领导,以及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淳,艺术学院副院长、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执行秘书长齐悦参加论坛开幕式。

15E8B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理事长靳诺教授致欢迎辞

靳诺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她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立足自身优势,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深耕细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设立丝路学院,与埃及、泰国、土耳其、意大利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中国馆”等,推动成立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等多个学术共同体。中意两国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两端,同具厚重历史积淀,对文化与历史有着天然相近的理解与尊重。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是两国共同的宏大使命,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是两国互学互鉴的重大课题。相信此次论坛的举办,一定能够以中意为起点,为“一带一路”各国乃至全球学界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增添薪火,为进一步增进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跨文化理解与对话注入新动力。

C554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发表致辞

刘伟通过视频发表致辞。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与帕多瓦大学自建立伙伴关系以来一直保持着广泛深入的合作。本次论坛的举办,既是两校前期合作的重要成果,又是开启两校未来合作新篇章的重要里程碑。论坛旨在探讨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创新文化遗产保护。除了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外,我们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浪潮,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让多元文明和多样文化交融荟萃、共生共融。

91C3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杜鹏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

EFBA

帕多瓦大学校长罗萨里奥·里祖托教授线上致辞

艺术学院高度重视本次论坛工作,并作为主要承办单位负责分论坛一“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维护”的筹备工作。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淳教授、张建宇副教授、马躏非副教授先后在论坛上作精彩发言。论坛一由帕多瓦大学Guido Bartorelli教授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齐悦副教授出席论坛。艺术学院充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进一步彰显学院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的使命担当与科学引领,组成超强学术阵容在论坛中发挥重要作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艺术学院国际性提升的重要举措之一。

1002D

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淳教授出席论坛

14946

帕多瓦大学Guido Bartorelli教授主持分论坛一

175F7

艺术学院副院长、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执行秘书长齐悦副教授出席论坛

党委书记、院长张淳教授在发言主题《穿越分界,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当代性语言转换》中强调,中国历史上延绵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值得挖掘和研究的艺术瑰宝数不胜数。它既是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支撑着本民族精神谱系的赓续,也谱写着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与经济文化大融合的宏伟愿景。知识一带一路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核心与当今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并通过符号移植、形象再造、图式重构、场域围合、精神复归等路径来实现媒介与语言的当代性转换,从而融入时代审美语境,是当代文化艺术创作、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大课题。历经几千年形成的文化传统,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宝库与财富。

CCE5

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淳教授发言

张建宇副教授以《一座洞窟,四组日月:敦煌285窟日月图像折射出的东西文化交流》为题,重点阐述敦煌285洞窟中出现的四组日月图像。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最终在敦煌石窟中相遇。通过分析这四组日月图像的文化属性及改造,观察多元文化和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碰撞、交汇和互鉴。

8C71

艺术学院张建宇副教授发言

马躏非副教授的发言主题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构建研究》,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观念和构建两部分展开讨论,引导我们从艺术认知的角度加深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理解,为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提供借鉴与思路。

A9B5

艺术学院马躏非副教授发言

多位国际学者线上发言。帕多瓦大学文化遗产系 Maria Stella Busana教授作了题为《再考庞贝:知识、保护和价值的多学科方法论研究》的发言,帕多瓦大学文化遗产系Federica Toniolo教授作了题为《可移动的宝藏:彩绘手稿案例研究》的发言,拉曼大学创意产业学院Ray Langenbach教授作了题为《在悲剧与闹剧之间:后现代东南亚表演录像档案的制作》的发言,帕多瓦大学文化遗产系Giulia Lavarone 助理教授作了题为《作为旅游宣传载体,文化遗产在电影中的表现》的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魏离雅助理教授作了题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书法与建筑:关于“精神”与“真实性”定义的跨历史追问》的发言,慕尼黑大学Margarita Gleba教授作了题为《通往过去的线索:考古学复原古代纺织遗产》的发言。论坛现场气氛热烈,线上线下有序融合,与会人员收益匪浅。


15476

分论坛一议程

1899B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创意产业学院Ray Langenbach教授发言

本次论坛的主办方帕多瓦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在多项学术科研领域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多年来两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2018年,帕多瓦文化遗产系(考古与艺术史、电影与音乐)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提升合作内涵,强化资源共享,双方于2019年联合举办了“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打造更加全面深入的合作平台奠定基础。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双方既有的良好合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疫情后的首次合作拓展空间、凝聚共识,为双方的共同发展注入活力、提升动力,也为“一带一路”知识文明建设擘画蓝图、贡献力量。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作为艺术学院的战略合作伙伴给予本次论坛大力支持。在疫情期间,双方多次召开线上视频会议,结合后疫情时代对全球化教育的深远影响,为推动促成双方在艺术领域的全方位互动融入新的思考,并取得广泛共识。

119C1

分论坛一合影

从右至左依次为:艺术学院马躏非副教授

艺术学院副院长齐悦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时延安

 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淳教授

艺术学院张建宇副教授

艺术学院外事秘书栾天

随着“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文化知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变得更加密切, 加强与沿线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次论坛旨在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探究中西文明交融的发展历程与独特价值,有效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各主要国家重点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源,鼓励知识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自由流动,力争产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