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11月15日下午,艺术学院的学生党员和团员代表来到北京珐琅厂(中国景泰蓝博物馆)参观学习,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钟连盛领略燕京八绝之一——“景泰蓝”的艺术之美。
景泰蓝,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景泰蓝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随着匠人的传承和创新,景泰蓝以国礼之姿在当今焕发出新的光芒。
在钟连盛大师的带领下,师生们首先观看了景泰蓝工艺纪录片,随后进入珐琅厂参观,了解各个展品的详细工艺、分类、题材以及展品背后的独特故事。在钟连盛大师的讲述中,师生们深刻领略到景泰蓝文化六百年的文化底蕴以及大师多年里秉持着的孜孜不倦传承创新的艺术追求。
随后,师生们跟随钟连盛大师步入制作车间,观察景泰蓝工艺品的制作原料、空间以及制作过程,并深刻体会到精致的景泰蓝作品所承载的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百年传承的极致工艺,以及老工艺在新时代传承精华、不断革新的发展之道。
景泰蓝作品对于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具有重大意义,常作为国礼出现在世界舞台。1997年,珐琅厂为庆祝香港回归特别设计制作了“普天同庆”大型景泰蓝礼品;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经济论坛组织赠送了“四面方尊”珐琅器;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日内瓦总部赠送“盛世欢歌”大瓶。在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中,钟连盛大师表示,景泰蓝艺术品是展示中国自信,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形式。
传承记忆,超越历史。会议室中,钟连盛大师向在座师生作了以“景泰蓝艺术的起源、传承和创新发展”为题的讲座。钟连盛大师将景泰蓝文化以“挽救,恢复”、“传承,发展”、“开拓,创新”三个篇章展开,介绍了景泰蓝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活动最后,本次活动带队教师、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晰向钟连盛大师表示感谢并指出,青年大学生应守文化之根,传文化之魂,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并且在新时代背景下持续以创新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参与本次活动后,艺术学院设计系第一党支部党员、2020级本科生丁佳琳表示:“入窑一色,出窑千彩。一代代的京珐匠人们用艺术和手工技艺记载党和国家的光辉历程,随着时代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将装饰与实用相结合,展现出艺术性与思想性兼具的时代精品。景泰蓝作为国礼亮相重要国际场合,代表中华传统工艺装饰人民大会堂等场所,浓缩着匠人精神的同时,也象征着我们时刻坚守的初心,不断开拓创新,续写辉煌。”艺术学院设计系第二党支部党员、2021级硕士生杜楠楠表示:“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党员,我深切地认识到,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景泰蓝艺术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我们应当珍惜和传承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魅力。我将在我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融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让古老的艺术以新的形式绽放光彩。”
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本次活动是在主题教育期间重要的党团联学共建活动,也是艺术学院“非遗里的中国——‘问道新征程’专题实践训练营”中的重要一课。本次活动受众广泛、特色鲜明,来自学校多个学院的同学共同走入非遗传承现场,学习景泰蓝文化,通过与国家级非遗大师面对面的学习,更好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未来,艺术学院将会策划和举办更多的特色实践活动,以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生活,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从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展现出新的魅力。
本次活动由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晰带队,艺术学院设计系学生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党员代表、艺术学院团员代表以及报名本次活动的其他学院同学参加活动,艺术学院党务秘书邹喜同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