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今日演出资讯|中华古典音乐会——古乐新声

一、详细信息

古乐新声

中华古典音乐季——系列音乐会


时 间

2025年5月27日19:00


地 点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


主 办

中国人民大学中华古典音乐研究院


承 办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系

二、节目单

1.《梅花三弄》钢琴独奏

演奏:赵子路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2.《鬲溪梅令》《角招》

中提琴独奏

作曲:杨宝智

改编:沈西蒂

演奏:齐悦

艺术指导:赵子路


杨宝智先生依据南宋姜夔的两首自度曲《鬲溪梅令》与《角招》的曲调创作了《宋词二首》《鬲溪梅令》的词曲寄予了感春怀友之情、知音难觅之感,抑郁中隐隐透露出超迈潇散的情怀。《角招》之角”,即古音调“宫、商、角、徵、羽”中的“角”;“招(sháo)”,通“詔”,亦为古乐章名。


3.《杏花天影》大提琴独奏

词曲:[宋]姜夔

译谱:杨荫浏

改编:吴文光

演奏:王莹

艺术指导:赵子路


《杏花天影》是南宋姜夔所创词曲,杨荫浏译谱。“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作者触景生情,慨然感赋。此版本是古琴艺术家吴文光先生(1946—)改编的大提琴曲,音乐深沉而细腻,于幽怨中暗藏一份无奈之意。


4.《渔舟唱晚》小提琴独奏

作曲:黎国荃

演奏:程亚威


《渔舟唱晚》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赵季平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曲子是他在1980年代创作的,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情感而闻名。它描绘了一个渔夫傍晚时分划着小船在水面上歌唱的画面。曲子的旋律优美、抒情而深沉,通过音乐表达了浓烈的中国江南水乡情怀。乐曲在充满沉静的情感基调中,交织着琴弦的柔美音色,使人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水乡之中。


5.《茉莉花》《梁祝》

弦乐合奏

演奏:中国人民大学弦乐室内乐团


《茉莉花》选自鲍元恺《中国民歌八首》,是江苏民歌,由何仿改编自曲名“鲜花调”。该歌曲通过对茉莉花的赞美,含蓄的表达出中国民间劳动人民之间质朴真诚的美好感情,道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另外三个为《白蛇传》《孟姜女传说》和《牛郎织女》),自东晋开始已在中国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6.《陕南素描》第一乐章 春光

管乐重奏

作曲:赵季平

改编:齐畅

演奏:葛芳伦 杨畅


《陕南素描》双簧管二重奏改编自赵季平《陕南素描》套曲中的《春光》,以清新灵动的笔触勾勒出陕南的山水人文画卷。作品通过"快—慢—快"的速度布局,在《春光》的明媚、《往事》的隽永与《赶场》的热烈间形成戏剧性对比,木管乐器特有的田园音色与陕南民歌素材交融,既保留了原曲水墨画般的写意风格,又以二重奏的对话形式深化了音乐叙事性,使山区的晨雾、田野与市井烟火通过复调线条立体呈现,堪称西方室内乐形式与中国地域音乐语汇完美结合的典范。


7.《梧叶舞秋风》古琴独奏

作曲:[清]庄臻凤

演奏:王文博


《梧叶舞秋风》,清代重要琴曲之一。作者庄臻凤,字蝶庵,因喜爱西湖景色,常客居于西湖畔,“屏居萧寺,卧起禅榻”。


8.《敕勒歌》独唱

作词:佚名

作曲:薛宝勤

演唱:李佳莹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朝的乐府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诗作。此诗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9.《幽兰操》独唱

作词:韩愈

作曲:赵季平

演唱:李蛟龙


《幽兰操》又名《猗兰操》,最早相传是孔子所作,琴曲似诉似泣,如怨如愤,把孔子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抒发得淋漓尽致,在兰的身上寄托了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是一首优美的兰诗,也是一首幽怨悱恻的抒情曲。


10.《枫桥夜泊》独唱

作词:张继

作曲:黎英海

演唱:杨明明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11.《大江东去》独唱

作词:苏轼

作曲:青主

演唱:杨毅


《大江东去》被认为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是青主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它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艺术歌曲的诞生。歌词来源于宋代大词人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起笔高唱入云,气势可与“黄河之水天山来”相侔,可以说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历经坎坷,心情是沉郁的、复杂的,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拿周瑜和自己相比,喟叹不遇明主、壮志未酬,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而是一种豪情壮志,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12.《山之高》独唱

作词:张玉孃

作曲:王龙

演唱:王粒沣


《山之高》是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由作曲家王龙以宋代张玉孃的词创作,表达凄美爱情与自然意境作品将宋代婉约词风与现代作曲技法结合,体现中国艺术曲“诗乐合一”的传统。超越个人爱情悲剧,延伸至对自然生态的敬畏(“难觅双足”暗示人与自然疏离)及现代社会情感缺失的反思。艺术歌曲《山之高》凭借其文学深度、声乐技巧与哲学思考,成为当代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之一。


13.《青玉案·元夕》 独唱

作词:辛弃疾

作曲:李砚

演唱:刘远涛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14.《锦瑟》合唱

作词:李商隐

作曲:王龙


李商隐的《锦瑟》原为唐代无题诗,创作于其晚年时期。李商隐天资聪颖,二十出头便考中进士,但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中年丧妻后写下此诗。诗中通过典故和比兴手法隐晦表达了对人生坎坷的悲愤与伤痛,语言华丽且情感深沉。作曲家王龙°的改编版采用民族五声调式,并融入传统典故,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朦胧美与文化底蕴。


15.《越人歌》合唱

作词:佚名

作曲:刘青

合唱改编:孙宸宇


《越人歌》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歌,源自春秋时期,由古越语翻译为楚语,收录于汉代刘向的《说苑·善说篇》。其故事背景讲述越人船夫对楚国贵族鄂君子皙表达爱慕之情,通过歌声跨越阶级与民族隔阂,最终打动对方,成为古代楚越文化交融的象征。歌词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成为经典诗句,体现了含蓄而真挚的情感表达。作为楚辞艺术源头之一,该作品展现了古代民族和谐与阶级跨越的主题,至今仍被视作‌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结合的典范‌。其音乐会上常演不衰,兼具学术价值与大众审美吸引力。


16.《鹿鸣》合唱

作词:诗经

作曲:李晓东


《诗经·小雅·鹿鸣》歌曲以周代宴饮诗为根基,融合千年礼乐传统与现代艺术表达,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经典。这首歌曲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自然意象开篇,通过对鹿群呼朋引伴场景的描绘,暗喻宴饮中宾主相得、贤才汇聚的和谐图景。其核心歌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既保留了原诗对礼仪与仁德的推崇,又通过音乐的韵律将周代“尚贤重礼”的精神具象化,形成了“以乐载道”的独特艺术范式。


合唱队员:赵子豪,尹倬睿,郭浩懿,刘远涛,孟箐泽,李蛟龙,吴昊扬,于墨涵,张珆和,熊艺涵,王粒沣,宋朝阳,李语彤,曾丽,李佳莹,赵睿宗,刘烨尘,李昭扬。


三、演职人员

齐悦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弦乐学会理事,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副秘书长,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评审专家,全国中提琴比赛获奖者,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2023年,齐悦受邀在第48届国际中提琴学会年会中举办专场音乐会,并为其委约由著名作曲家鲍元恺教授所创作的中提琴作品《火把节》完成了世界首演,该场音乐会得到国际学界高度赞誉,国际著名弦乐杂志《斯特拉迪》(The Strad)评论他是“一位极富感受力的演奏家、迷人的演奏,……他所带领的人大中提琴重奏团呈现出美妙且融合的音乐,音色、乐句与揉弦的一致性令人称奇”。

作为中提琴独奏家,齐悦与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等合作经典中提琴协奏曲。齐悦在中提琴教学方面也颇有成就,他的学生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上多次获奖,毕业学生曾考入中央歌剧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等国内一流职业乐团工作。齐悦曾获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NYO)颁发的“名师奖”。2024年,齐悦的中提琴演奏专辑《初遇》已经由国家大剧院自主品牌NCPA classics进行黑胶、CD唱片和全球数字流媒体的出版发行。


王莹

旅英大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大提琴教师,弦乐教研室主任。中国国家大剧院大提琴演奏家。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附中,中央音乐学院本科,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硕士,中央音乐学院博士。曾师从于吉林艺术学院胡广泉教授,中央音乐学院俞明青教授,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Hannan.Roberts。    

作为大提琴演奏家长期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曾在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首届弦乐四重奏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全国第五届大提琴比赛中获优秀表演奖。曾获得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舞台艺术表演项目。曾在纽约卡耐基音乐厅,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北京音乐厅,青岛大剧院,天津音乐厅等登台演出。

作为创始人之一先后组建北京室内乐团和洛克三重奏组,足迹遍布美国 、德国、芬兰、爱尔兰、比利时等国家,致力于在传统的西洋乐器组合中融入中国元素,及演奏当代中国知名作曲家的作品,其中《戏韵》钢琴三重奏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出很多优秀学生,先后考入美国,欧洲等知名大学继续深造。曾先后在《音乐创作》《音乐探索》《交响》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程亚威

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室内乐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管弦乐团团长,副教授。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戏韵)主创人员之一,第三届全国小提琴比赛优秀奖获得者;并获得文化部“放飞青春”文艺汇演的最高奖。曾任职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程亚威是活跃于独奏、重奏、交响乐与教学多方面领域的小提琴演奏家。曾与小提琴家梅纽因、穆特、沙哈姆,钢琴大师付聪、阿格里奇,大提琴家麦斯基、王健有愉快成功的演出。并与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有着令人难忘的合作。在著名的德国拜罗伊特青年音乐节演奏《梁祝》,获得了巨大成功。 

程亚威先生也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很多重要的国事活动。其中包括2011年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期间,在人民大会堂为中美两国领导人呈献了出色的表演,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非论坛”等等。2019年7月参加了“建国70周年纪念音乐会”其中—《海之盼》及《梨花颂》小提琴协奏曲为世界首演。 


杨毅

男中低音歌唱家,199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歌剧院,期间在多部歌剧演出中担任重要角色。如歌剧《马可波罗》《图兰朵》《弄臣》等,并且在澳门国际音乐节开幕式《阿依达》歌剧演出中担任“埃及国王”主要角色。2000年,在中国文化部举办的国际声乐选拔赛中获奖,由文化部选派代表中国赴西班牙参加国际声乐比赛获奖,同年,获得“卡拉扬”基金会颁发的奖学金,成为中国声乐专业学科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进入苏黎世国家歌剧院歌剧中心学习歌剧表演专业,后考入柏林国家歌剧院,担任正式签约独唱演员近十年,演出歌剧《魔笛》《麦克白》《鲍里斯戈多诺夫》《璐璐》等歌剧数十部。

同时在德国著名的“卡尔斯鲁热国立音乐学院”研修德国艺术歌曲演唱专业。并最优异成绩毕业,获得艺术歌曲演唱硕士证书,成为极少数同时获得歌剧及艺术歌曲演唱双学历的歌唱家。2005年,获得“国际沃尔夫”德国艺术歌曲演唱最高奖,由已故德国艺术歌曲演唱大师,国际著名声乐教育家——费舍尔迪斯考先生,亲自颁发。在德期间,活跃在各大世界级歌剧院和音乐节的演出舞台上。如路德维希斯堡国际音乐节等。2009年归国任教。任职于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同时担任国家大剧院特邀独唱演员。演出剧目《赵氏孤儿》《茶花女》《图兰朵》《兰花花》,并代表国家大剧院出国巡演及首演中国著名作曲家姜万通先生的交响诗(大鹏礼赞)多年来活跃在国际国内音乐舞台,并出任多个声乐比赛评委。作为声乐教师,他培养了一批优秀毕业生。


杨明明

女高音歌唱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声乐专业副教授。毕业于中国人⺠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于孟玲教授和柳达铭教授。同年进入中国人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担任独唱员。成功主演了多部剧作,1998获得奖学金赴德国柏林音乐学院(Hochschulefir Musik Hanns Eisler Berlin)师从于德国著 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Norman Sharp教授,在留学期间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和歌剧演出,在歌剧《唐璜》、《修女安杰利卡》、《费加罗的婚礼》等多部歌剧担任重要角色。

2005年应邀演唱了由中宣部、中央电视台、公安部联合拍摄的电视剧《任长霞》的主题曲“亲爱的人”,并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影视同期声”的录制和演唱,2016年应邀出访中国人民大学比利时孔子学院,2021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杨明明个人音乐会”。回国任教期间,发表多篇论文及著作,并在教学的同时成功举办多场教学音乐会,包括室内乐音乐会。曾应邀赴芬兰、爱尔兰等国举办音乐会;从业多年拥有丰富的实践及教学经验,曾指导多名学生获得国际国内声乐比赛大奖,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李佳莹

歌手 乐团主唱 青年女高音 音乐剧演员

芒果tv综艺《声声乐尔》嘉宾。

保利合作乐团“六人定律”及室内乐团主理人兼主唱。


北京爱乐管弦乐团独唱演员,星空爱乐乐团独唱演员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美声与法学双学位,师从于旅德女高音歌唱家杨明明,及受女高音歌唱家Maria Bumiest指导;自2019年,在北京音乐厅、梅兰芳大剧院、杭州剧院、西安音乐厅、上海东方艺术 中心、深圳音乐厅、武汉剧院等剧场全国独唱巡演“爱乐之城”“宫崎骏久石让”音乐会百余场。

自2020年,作为独唱多次受邀于北京音乐厅,梅兰芳大剧院英雄史诗交响音乐会演出活动;2023年9月为颐和园演出中秋特别主题曲《月圆颐和》;2021年5月于新华社五四青春歌会节目与平安共同演唱“生命之春”歌曲;2021年11月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冰丝带系冬奥情”节目为冬奥献唱 “相约北京”;曾荣获第五届“艺术新人—青少年才艺国际展示活动”获声乐类一等奖。2022年出演小柯音乐剧《等你爱我》孙扬扬角色,受到业内广泛好评;2023年带领“六人定律”室内乐团于全国保利剧院巡演“盲盒音乐会”15场。2024年参与芒果tv综艺《声声乐尔》担任飞行嘉宾并发表个人单曲《妥协》。


赵子路

赵子路,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音乐表演系(钢琴方向),曾师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王超。现师从中国人民大学钢琴教研室主任康毓春老师。  

在独奏方面,曾在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作为嘉宾进行演出;并积极参加比赛,曾入围北京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以及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国际青少年钢琴展演。受到过国内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韦丹文、由熹、张晋等人悉心指导。除独奏外,他还积极参与室内乐合作表演。室内乐方面曾作为艺术指导参与大提琴教研室专场音乐会等并作为发起人组织了美音五重奏并得到了Chih-Yi Chen博士的充分肯定。


李蛟龙

中国人民大学音乐表演系声乐本科生,男中音。

参演经典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饰演两个角色,饰演医生巴尔托洛和园丁安东尼奥。

获中国白俄罗斯国际青年艺术大赛重唱组一等奖。

参与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台词制作与翻译展示和舞台调度的工作。

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第37届129合唱团艺术学院代表队领唱。

参演北京“万花筒”卓越青年艺术节开幕式,参与开幕式声乐组演唱。

担任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新年音乐会主持。

参与中国人民大学2022、2023年新年音乐会演出。

参演三届中国人民大学《人大组歌》129活动担任两届朗诵一届领唱。和集体一同连续取得三次全场总冠军的好成绩。

担任《感恩音乐,与歌剧相拥》明德音乐会声乐主讲人。

参演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古典音乐展演活动“天人之际武夷雅集”中华古典音乐展演活动。


葛芳伦

中国人民大学音乐双簧管专业。师从留美博士王深老师。王深老师本科学位就读于茱莉亚音乐学院,博士毕业于曼哈顿音乐学院。在大学学习期间多次向国际大师进行交流学习,包括柯蒂斯双簧管PHILIPPE,茱莉亚双簧管教授、管乐系主任 DOUVAS 教授。

杨畅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系2023级双簧管专业本科生,15岁学习双簧管,师从厦门爱乐乐团双簧管首席高航老师,于2020年考入厦门市厦大附属音乐学校。2021年跟随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代远程教育学院院长、双簧管表演专业方恒健老师学习,2023年跟随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导师、管乐教研室主任、双簧管王深老师学习。

曾获斯科里亚宾国际艺术节金奖、德国汉诺威贝多芬国际音乐节展演活动金奖、厦门市萌芽杯双簧管青年组金奖、厦门双簧管首届友谊杯金奖。


王文博

中国人民大学古琴与文学双专业

中国琴委会会员,古琴启蒙于山东琴家李海平老师,现就学于青年古琴演奏家孙瀛老师

2019年参加山东“太古清音-博山正声”古琴系列音乐会

2021年参加山东第十届古琴年会音乐会

2022年在《我们的声音上太空》全国总展演荣获少年组金奖

2023年参加“太古清音-颜神琴会”山东名家音乐会


中国人民大学弦乐室内乐团

中国人民大学弦乐室内乐团由我校艺术学院音乐系的杰出青年教师与才华横溢的学生们组成。乐团以其充沛的青春活力、热情洋溢的演奏风格、娴熟高超的技艺,以及卓越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自成立以来,乐团频繁受邀在国内外诸多城市及高等学府交流演出,屡获好评。许多团员自此起航,踏上了专业音乐家的职业征程,现已活跃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等国内外顶尖乐团。



5月27日晚19:00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

期待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