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新闻动态

院校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通识教育大讲堂&悲鸿讲堂第13讲丨赵塔里木:跨界民族音乐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在中亚传承的中国西北民歌

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艺术学院院长吴付来教授,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副教授及艺术学院多位老师与赵塔里木教授合影


5月3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通识教育大讲堂&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悲鸿讲堂第十三讲在艺术学院音乐厅生动开讲。此次讲座邀请到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理论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音乐与舞蹈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赵塔里木教授,赵塔里木教授以“跨界民族音乐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在中亚传承的中国西北民歌”为题,为人民大学师生带来一次别开生面的民族乐学术体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艺术学院院长吴付来教授会见了赵塔里木教授并合影。此次讲座由艺术学院赵方教授主持,齐柏平副教授担任学术评议,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建副教授、副院长刘明才副教授以及多位老师出席讲座。


赵塔里木教授


赵塔里木教授是我国民族音乐学前沿研究的专家,多年来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获得了丰富的资料。他在讲座中综合利用图片、文字、音频资料,加以亲自演唱示范,引导听众探索了五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跨界民族概念;第二,为什么要关注跨界民族音乐文化;第三,这个领域研究的价值以及对学科建设的意义何在;第四,跨界民族音乐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基本依据有哪些;最后,通过对“中亚传承的中国西北民歌”个案的研究,进一步说明跨界民族音乐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学术主持赵方教授


赵教授认为,跨界民族音乐研究可以建立起境内外音乐文化信息的相互参照,得以互观同源民族音乐在不同时空中的传承与变迁,以及传承的动因和变迁的方向,从而有助于境内外音乐文化信息碎片的整合,由于跨界民族问题涉及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国内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安全、文化战略等重大问题已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并且产生了大量学术成果。


赵塔里木教授


赵教授自1996年开始一直关注在中亚传承的中国西北东干民歌。东干人是十九世纪末从中国西北迁移到中亚的中国陕西及甘肃的回族后裔,今日东干人所保存的传统文化,从不同的侧面并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清代中国西北地区民间文化的面貌,东干民歌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在中亚地区的东干民歌,为中国民歌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而独特的资料以及活的参照系,通过对东干民歌描述和研究,可以反观中国西北乃至更多地区的民歌一百多年来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


赵塔里木教授的博士生分享田野采风及学术研究经验


总之,跨界民族音乐研究,可以为中外音乐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提供信息和理论支持,特别是可以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先导。

最后,赵教授就跨界民族音乐的研究方法及路径提出建议,指出跨界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同源跨界,我们要探讨它的历史延续和共识延展,就需要对同源跨界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野工作,这里面特别要注意的是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学术评议齐柏平副教授


赵教授精彩的演讲结束后,艺术学院齐柏平副教授做了学术评议,指出赵教授的演讲既包括方法论、研究的立场,以及音乐的结构这些宏观方面,又在比较微观的方面——以东干民歌的历史传承为个案,给我们图文并茂地讲解了音乐的传承过程,内容鲜活,充满了泥土的芳香,是一堂非常生动的理论音乐课。


赵塔里木教授回答艺术学院同学的提问


在提问环节,赵教授针对听众所关心的同源跨界文化研究、田野工作方法,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西北风流行音乐发展,把握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等问题做出了高水平的回答,分享了自身的田野经验,结合具体事例,为民族音乐学习和教育提出了宝贵建议。本次悲鸿讲堂在赵塔里木教授与人大师生热烈的学术交流互动中圆满结束。



赵塔里木教授与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合影留念